中国建材并购重组 列入哈佛商学院案例
2011年新年,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收到一份来自哈佛商学院的礼物:中国建材集团核心企业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材)旗下的南方水泥在联合重组和管理整合方面的成功经验,被列入哈佛商学院管理案例。
近5年来,中国建材并购重组了近200家企业,探索了一条资本运营、联合重组、管理整合、集成创新的发展道路,成为央企通过重组实现做大做强的成功典范。
据中国建材总裁曹江林介绍,成立于2005年3月的中国建材,于2006年3月在香港上市。上市5年来,中国建材各项经营指标大幅增长:收入复合增长率为55%,利润总额复合增长率为56%,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60%;总资产复合增长率为56%,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超过400%。
“截至2010年底,我们的水泥产能从2006年初的1100万吨增至2亿吨,居世界前列;石膏板产能从2006 年初的3.6亿平方米增至10亿平方米,居世界前列;玻璃纤维产能从2006年初的21万吨增至100万吨,居世界第一;风电叶片产能从零增至15000片,居中国第一。”曹江林说。
谈起当初大规模重组的原因,曹江林说,“十一五”初期,我国水泥、玻璃产能已居世界首位,但集中度很低,企业过于分散,缺乏有影响的大企业。在发达国家,前十家水泥公司的销量基本占据60%左右的市场,而2005年我国前十名水泥企业的产量只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15%左右。分散的格局导致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产品价格长期偏低,不少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针对水泥行业大而不强、集中度低、恶性竞争的现状,中国建材充分发挥央企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大力实施“大水泥”区域化发展战略,以旗下中联水泥、南方水泥、北方水泥为平台,以市场化方式,大力推进淮海、东南、北方区域的联合重组,五年中,联合重组水泥企业超过180家,水泥年产能超过2亿吨,创造了世界水泥发展史上的奇迹和企业整合的范例。
“我们联合重组能取得成功,与我们实施的 央企市营 机制创新分不开。 央企市营的核心是央企控股的多元化股份制、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职业经理人制度,就是用市场化方式把央企的品牌、资金实力与民企的市场活力有机融合,实现了包容性成长。”曹江林说。
曹江林表示,“十二五”时期是建材行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期,中国建材的目标是水泥产能突破3亿吨,石膏板产能达20亿立方米,玻纤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5%,风电叶片等复合材料继续巩固领先地位,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建材制造商。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