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 老板挨个儿打电话邀员工
摘要:又见用工荒!每年年后都会出现一次大范围的用工荒,其中以南方沿海为主。但是省城太原每年也有这样的尴尬。
春节过后,各行各业又开始忙碌起来。针对招工难的问题,近日国内不少城市打响了"农民工争夺战"。太原不少企业也同样面临着招工难题。2月12日,记者走访了太原部分加工制造、服务等企业以及劳动力市场。
A 加工制造业:老板挨个儿打电话邀员工
太原千峰路一家铁皮柜加工厂,老板高经理在办公室守着。除了处理一些日常事项外,她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打电话请员工回来上班。春节前,这个厂有200多名员工。问及春节后能有多少人返厂,高经理直摇头,"真说不准"。去年,厂里焊工的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安装工为1800元左右。为了留住人,厂里年前就打了预防针,统一涨薪10%,统一上社会保险。
从农历正月初六至初九,厂里安排人在报纸上登广告招人、现场招聘,但几天下来,仅有不到10人报名,且态度均不确定。与同行业相比,高经理称自己的厂子待遇还算不错,但厂里领导也不敢过于乐观,正在筹划今年再给员工涨10%工资。另外,今年厂里还要计划接收当地工会推荐的残疾员工等。招不到一定数量的员工,厂里就无法开工。"正式开工预计在正月十七以后。"高经理表示。
记者随后走访的另一家加工型企业也面临同样的头疼事。企业老板率领人力资源主管等人员,到太原火车站等地寻找合适的人员。
B 服务业:雇主问了十几家家政公司找不下保姆
家住太原市并州南路西一巷的杨女士从正月初七开始,打了十几家家政公司电话,目的只有一个:找一个看孩子的保姆。但让杨女士着急的是,十几家家政公司没有一家给她回信的,再打过去问,不是保姆没来就是刚被人雇走,要么就是价格贵得吓人。"我的要求其实并不高,身体健康,能住在家里就行,可找个合适的保姆咋就这么难呢?"孩子出生后,杨女士一共找过3个保姆,最长的干了6个月,最短的只干了一周。
保姆到底紧俏到什么程度?12日,记者先后拨通了太原市十多个家政公司的电话。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有些为难地说:"保姆现在太难找,比春节前还要难。"只有两家家政公司表示有保姆,一家告诉记者:"保姆下午才能来,你下午再打电话吧。"另一家则说,先说说条件,然后再帮忙联系。而这两家家政公司都报出了月工资1500元到2000元的高价。
同样的"用工荒",在其他服务业用工市场同样存在,包括饭店服务员、洗车工、维修工等工种。一位多年从事企业招工的业内人士透露,每年春节都是服务业市场的"一道坎",不论是雇员还是东家,任何一方不满意,都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做个"了断"。这样的了断,最终也使得"用工荒"愈演愈烈。
C 批发零售业:招聘广告贴出去就是没人来
昨日上午10时许,太原市尖草坪小商品批发市场内已有六成店面开门营业。一家批发戏服民间乐器的商店内,进来六七位前来采购"闹红火"服装道具的顾客。面对热情的顾客,店内却只有老板和老板娘在忙碌。"原来有两个伙计,年前算清工钱就不来了。我们初三开门,哪儿都招不到人,招聘广告贴出好几天了,根本没人来。"老板指着门口的招聘启事说。和这家商店一样,小商品批发市场内的很多店面前贴着招人广告。
在迎泽桥西的调味品批发市场,大多数商店经营者都在忙碌着,很多商店同样贴出招人广告。"春节前后都是酒店批发调味品的旺季,这几天人手不够。"一家商店老板说。生意红火少人干活,几家商店只好联手搬运东西、收货送货。"别人要装货的时候,我们过去帮忙,我们要装货时别人也过来帮忙,大家互帮互助嘛。"一家干果店老板介绍,春节前,原来雇的工人都回家了。这几天为了不影响生意,他只能找亲戚朋友和关系好的商店帮忙。"给加班费也找不到人,每年就一个春节,谁不想在家多陪陪老婆孩子呢。"他说。
与前两个批发市场相比,兴华街附近几个装饰城的生意非常冷清,几家正在营业的商店只有老板独自看店。"现在不好招人,不过目前正是装修淡季,我们也不着急,等过了十五再说。"一家店老板表示。
D 劳动力市场:1500多个岗位1200人应聘
作为太原市主要的劳动力市场,正月初八、初九,太原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举行了节后较大型招聘会,招聘情况却是差强人意。"一个明显特征是'僧少粥多'。"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两天来提供的1500多个岗位,仅1200人问津。而人才市场针对大中专毕业生同期举行的招聘会,却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大约两个人争一个岗位。劳动力市场中,服务业中的服务员等,加工制造业中的装卸工、安装工、焊工等,批发零售业中的售货员等,都不同程度地出现"用工荒"。"节后初七到十五这几天,仍有不少人留在老家过年。"太原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这是企业招工难的一个因素,另一方面,惠农政策的倾斜,使得农业收入明显提高,再加上工业区向农村靠拢,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留在家乡就业创业。如今,"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就业的主体,他们对就业环境、工资社保待遇和发展空间有着新的要求。这些新生代农民工打工不只是为了挣钱养家,还渴求平等权利,希望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融入城市,但是城市住房、教育、养老、医疗等,仍然设置了不少障碍,挡住了务工者进城的道路。(记者 王斌 郭卫艳 王也)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