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中村私搭乱建成风 违规建房当叫停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的改造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城中村的存在,致使城市规划难以统一实施,再加上城中村村民随意自建房屋的现象较为普遍,致使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也日渐突出,成为城市管理当中的一大难题。近日,我们栏目就接到观众的反映说,一些地方城中村违规建房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且还无人管理,我们记者就此到城中村较为集中的太原万柏林区做了相关的调查。
千峰北路是太原市万柏林区的一条主要街道,就在这条路和瓦窑东街交汇口南侧明显是人行道的地方已被这三两家门面房占领,而在这几家门面房以西,一座看似三层的楼房正在建设中,暂且不提它的高度,仅就它将本来一直延伸着的瓦窑东街南侧的人行道堵个正着一点看,就很有问题,无疑这是瓦窑村村民自建的,那么主人是谁?占用人行道建楼有手续吗?通过对建房民工和周围住户的了解记者得知,房屋主人姓石,原是瓦窑村一名村干部,数月前开始建这栋二至三层的小楼,目的是利用邻街优势用来搞出租,附近村民说这里原是他家宅基地,那么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当地相关执法部门了解这一情况吗?记者来到太原市万柏林区城改办。
城改办这位姓赵的主任告诉记者,这位石姓农民在瓦窑东街改造前在此地确有一块宅基地,但现在建的楼是否是在原宅基地上、面积有无扩大,城改办没有去检查过,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这位农民在建房前没有在区里办过任何相关手续,属违规违章建房。其实瓦窑东街这位石姓农民违规建房的行为在万柏林区不过是冰山一角。在大王村、后王村的村中随处可见到支起的脚手架,施工噪音不断,自建者俯拾即是,连城改办赵主任也承认这些在建房屋大部分没有履行任何手续。
城中村的违规自建在有些地方达到泛滥的程度,首先影响的是环境的美观,那么又给周边居民造成了哪些影响?记者来到紧靠后王村的省石油公司宿舍。其实也并不是没有周边住户向有关部门反映过,但反映后结果怎样?这位姓刘的居民向记者说了实情。遮光、噪音、周边卫生状况恶化,这恐怕还是城中村违规自建给周边环境带来影响的一个方面,另外,自建房屋加层的无序以及电路、煤气、上下水连接过程中的不够专业等又给自建房屋的安全埋下了隐患。既然城中村违规自建存在这么多问题,那为什么一些城建部门对此却视而不见或疏于管理呢?
尽管体制上存在着对城中村管理的多元问题,但因城中村等待改造便放松对城中村违规建房管理的做法实不可取,毕竟城中村违规建房的无序已经构成了对周边住户及环境、卫生等多方面的影响,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文明城市的建设,因此怎样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亟待规划、区城建、街道办事处等相关政府部门拿出明确而切实有效的办法,使城中村的“乱象”尽快得到治理。
被称作“都市里的村庄”的城中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进入人们的视野,尤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较为典型,太原市的城中村改造起始于2003年,2008年随着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管理规划办法的出台,城中村改造步入快车道,目前太原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范围内共有146个城中村,人口约23万。随着城中村改造步伐的加快,与此相关的问题也日益的增多,由于城中村改造较为复杂,国家对此又没有统一的政策,再加上一些被纳入城中村改造村的村民为了能在拆迁中多得补偿款或者是出租赚钱,也加紧了违规自建的速度,致使城中村改造难度加大。
《加快城中村改造 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城中村由于历史和管理体制等原因,规划管理无序、布局结构混乱,基础设施缺失,环境及供水、电力、通讯杂乱等现象严重,极大地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影响了城市的整体面貌。 ---商丘日报
《城中村改造需要魄力和智慧》:改造城中村涉及到国土房管、户籍治安、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改革,如何改造城中村,并使之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归根结底,既需要魄力更需要智慧。 ---南国早报
《违规建设莫搭城中村改造的车》:借城中村改造之机,加快违规建设的速度,这种状况在一些城中村中并非个别现象,如不及时给予制止,势必会加大随之而来的城中村改造的难度,增加不应有的成本。 ---龙城网
将城中村改造作为推动城镇化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使全省城镇化率在“十二五”时期达到55%左右,是省委近期制定的战略决策,这就要求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太原市的各区县政府部门,在加快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要把工作做细。一方面保障好被改造村村民的各项权益,另一方面要切实依照法律法规加大查禁城中村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城中村违规建房等的力度,以保障省委制定的城镇化战略部署以及太原市在建设“一核两圈三群”城镇化过程中的“排头兵”作用等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