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消费:不活动 不买单
炎热的夏季,炽热的高温让人不愿跨出家门,市场上的人气降至低点,但不愿“坐以待毙”的各路商家,却想出各种招数,让平淡的市场显出些许生气。回顾过去的两个月,不管是家居卖场、装饰公司还是家居品牌,都挥舞活动利剑:限时秒杀、总裁签售、底价再送电器、让利清仓、换券消费……
浩浩荡荡的促销声势,是“便宜”了消费者,还是“便宜”了商家?不少商家叫苦,但还是你买赠,我就打折;你底价再送电器,我就总裁签售,拿出厂价……“消费者习惯了不活动不买单,我们商家都到了‘抛卖’的地步,甚至是赔本赚吆喝”。
商家促销迷人眼
不久前,卫浴品牌恒洁为了庆祝12周年,拿出了特价款“499元”的马桶,没有“门槛”,敞开大门,只要看中,499元拿走。活动当天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居然之家的入口便挤满了人,很多人都是冲着特价马桶来的。而除了这款超特价产品外,许多平常的热销产品也做了折扣。比如原价3000多元的产品,现价只要1000多元。当然,这样的价格被标明仅限活动期间。记者在卖场内看到,除了恒洁,还有几个卫浴品牌也不甘示弱,纷纷在店门口最醒目的位置打出特价牌子:“399元”、“499元”、“签售底价”等。
整个夏季,华丽灯饰的活动接连不断,款款特价,从几十元的台灯到上万元的水晶灯不等,买够一定金额还送液晶电视。“本来做的是500元当5000元花,不过可能力度有点夸张,消费者最终有些怀疑,现在直接针对不同品类打出不同特价。”一家建材超市负责人透露。
两年内第三次装修的曾女士有着丰富的经验,“尽管都是特价,不过有些‘门槛’是不同的,要看清楚条件再下单。”曾女士举例说,有些几百元一个的特价马桶,买够1000元或者3000元才够“入围条件”,“入围”了还要再抽,抽中了才可以享受;有些则是限量的,要早早地排队,而且安装与送货可能是商家不负责的,这些都要在前期问清楚。“买了东西不但都是底价,还送各种电器。我认为现在购买还是挺划算的。”市民白女士表示。她已经盯了一个多星期一款“3+2”的组合沙发。一边忙着装修,一边翻着账本,上面一条条列着最近都买了哪些材料,单价和数量多少。对比着上星期的价格,便宜了500多元,白女士当即下单。
消费者梅女士则不这么认为,她表示,“天天都是总裁签售,天天都是疯狂底价,感觉商家已经疯狂了,但是究竟有多少是真的‘底价’?我提醒自己保持冷静。”
林女士开始准备装修,每个周末拿着户型图的她都会在各大卖场东奔西走,几圈下来她最大的感受是:“每周末卖场都有活动,不过看来看去都是换汤不换药的促销手段。”
品牌进入薄利时代
“生意难做。对于陶瓷业来说,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恒洁卫浴华中区总监甘庆海透露。由于中原的特殊位置,交通便利,各种品牌也方便来此开设经销店或办事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这在外地是不多见的”。
在卫浴市场,往往是一个品牌做了个活动,随后便有同行“蜂拥”。“同行一般会‘堵截’对手的活动,现在就是这样,市场份额有限,你做了个促销,他必然也要跟上一个。尽管利润降低了,但商家也很无奈,活动不得不做。”甘庆海透露。“有些特价真的是亏钱的,为了让一些客户先体验到品牌产品的质量,同时聚集人气,增加品牌在市场的认可度。”某品牌卫浴负责人举例说,平常一个店一天走个一万元,一个月总共40万~50万元的销量,如果是做活动可能1~2天便可以达到。
而有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建材行业产品差异化小,价格和品牌起的作用就相对大一些,因此,一些中端品牌为了维护品牌形象,不能一味降低价格,就只能通过不断的促销活动来变相压价,以达到打压对手和抢占市场份额的目的。这样的操作手法通常是,正常的店面销售维持稳定的价格,如果消费者砍价,则提前将活动消息告之,对有意向的客户则统计在册,在活动期间统一打折销售。
相对其他门类个性化最强的家具业,也开始了各种促销活动,逼迫商家降低利润,抢占市场。“我的欧美家具比去年同期价格下降了近30%。”一代理三四个高端欧美家具品牌的孙先生透露。孙先生表示,今年的市场情况,也跟产品线有关系,比如高端的产品系,受上游房地产影响大一些,一些改善型置业的人们由于调控的影响,暂时将购房或者装修二次、三次置业房子的周期延长,推迟了原本的装修时间。再者,人们的消费水平在逐步提升,以前可能一套家具在一个品牌就搭配齐了,现在会转许多家,这家买茶几,另外一家买沙发,开始了混搭或者自己的创意配搭,不再局限某一品牌。同时,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几年前代理的品牌,当初看价格还是凤毛麟角,如今却发现身边不少新的奢华进口品牌进军中原,将高端市场份额挤占了。“这样一来,竞争加剧也就迫使商家想出更多的促销手段,来‘卖’自己的产品”。
“以超级低价的特定款产品吸引来消费者,让店面接受更多的客户,进而对产品有良好的推介。”这是目前不少商家表露做“赔本”买卖的目的。
“买卖”功夫在平常
大力度的集中促销,让不少消费者开始习惯“不活动不买单”,商家也懒得平常一单一单的价格“特批”,直接邀约客户等活动当天来集中出手。
到各大建材超市、家居卖场转一转,平常人流稀稀拉拉,等到活动日是全场爆棚,卖场导购都不够用,不同卖场店面导购,常常要“你借我”、“我借你”的来回串场。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平时研究产品的“内功”不到,特价日又没有人可以答疑解惑,冲动消费之后或许要受到“惩罚”。消费者李先生就是在前段时间某卖场做活动时定下了一套特价沙发,后来回家才感觉和家里的环境不协调,去退的时候被告知,要承担一部分费用,因为活动的时候每个商家都要向卖场交一定的费用。
对于2010年而言,市场特殊。上游房地产的调控,家居业自身的快速品牌化发展,都在不断加速着行业洗牌。“消费要服务,商家要利润。”这将是市场最终的结果。河南省装饰管理办公室家装科科长孙东明表示,有品牌的保障,又有服务的优势,还有价格的实惠,品牌公司自然更具竞争优势。
对于市场而言,不断“逼”出来的活动,加剧了市场洗牌,大品牌能够下本儿练兵,挤占市场份额,最终小品牌被拿下,市场品牌集中度提高。
对于消费者而言,关注价格、分辨促销力度的同时,更应回归到对产品本身的考证,比如就洁具而言,冲水效果、挂污能力、节水性等才是最基础的。如果能在最恰当的促销期,挑选最高性价比的产品,才是最完美的。
有行业人士分析,这一轮的洗牌,带来的必将是市场的理性重组和科学再分配。高端系列做品牌深度营销,占最大份额的中低端品牌,则展开大幅度的优惠促销,“只要你关注它,就会有新发现”。
尽管大多人盯准了“不活动不买单”,在促销之时选择谁还是很重要。有行业人士分析,未来市场的品牌企业不仅数量会减少,企业之间的差距也将进一步拉大。在市场洗牌的过程中,消费者在选择时也需要格外小心,在品牌商家那里,消费者能享受到更多的附加值服务,不仅仅是合理的价格,还有品牌的售后保障、完善的服务。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